勞務外包,又稱業務外包、服務外包、資源外包等,它指的是企業將非核心業務或已經不具有優勢的業務外包給其他企業進行生產,而自身專注于其核心業務和具有優勢的業務,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和優勢業務增強競爭力的經營戰略和管理模式。外包已成為企業在社會化大分工條件下利用外部專業化資源獲取競爭優勢的有效策略,是科技發展和制度政策演進共同推動的結果。勞務外包的本質是“人力資本市場合約和勞務活動企業合約的統一,是人力資本配置方式的根本變化”。勞務外包一般包括兩方,發包企業和承包企業。發包企業根據與承包企業達成的外包協議將部分業務轉移到承包企業進行。外包實際是指原來的產品或服務的生產過程可分為幾個環節或者幾個流程,企業將其中的非核心環節(如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環節)和不具備優勢的環節外包給具有專業化優勢的承包企業進行,能夠產生專業化的分工利益,從而使企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企業要達到外包的目的,必須選擇正確界定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并選擇合適的外包企業。
在外包過程中,勞動者、發包企業、承包企業的關系相比于勞務派遣制度發生了較大變化。承包企業從發包企業承攬業務,然后組織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務外包有著承包企業向發包企業提供勞務的含義,但是發包企業和勞動者不存在直接關系,勞動者與承包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發包企業和承包企業之間的關系是基于外包協議的民事關系,屬于《合同法》的范疇。
勞務外包是專業化分工的深化,企業可以獲得專業化分工的好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將非核心業務或不具優勢的業務外包給承包企業進行生產,企業可以專注于核心業務或具有優勢的業務從而增強自身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在產品某些生產環節上承包企業擁有發包企業不具有的優勢,如勞動力成本優勢、科技知識優勢、資源優勢等,因而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向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如果承包企業的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高于企業自行生產時的成本時,外包就不會發生。此外,勞務外包“能夠讓發包企業不用關注外包業務涉及的員工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加班費等勞動法問題,有效降低勞動用工成本和避免勞動爭議”。